学校建设交出满意答卷
9月1日开学,陵城区临齐街道明德小学的师生们搬进了扩建后的新教学楼。扩建后,学校建筑面积由2200平方米增至7335平方米,新建了4栋教学楼,学生再也不用八九十人挤在一间教室里,每班定额45人。“学校大班额问题彻底解决,还配齐了音乐、美术、科学等功能室,建成了可容纳400余人的报告厅。”校长王翠红介绍说。
同样搬进新教室的,还有夏津县宋楼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。“教室从平房搬进新楼房,我们可开心啦!”四年级一班学生刘一凡说。宋楼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6000平方米,教室接入教育城域网,实现多媒体班班通,这里的学生可以和城里学生一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
城里教室不再挤,农村学校不再弱,教育面貌焕然一新。两年来,全市学校建设共开工校舍面积544万平方米,竣工439万平方米,加上配套设施、仪器图书等共投入资金90亿元,“全面改薄”开工率、竣工率均列全省第一位,解决大班额竣工率列全省第四位。
这一切,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,持续加大教育投入,明确学校建设工作是“一把手工程”;得益于各县市区的高标落实,市、县签订目标责任状,主要领导直接挂帅,现场办公,全力推进;得益于各部门协同推进,形成职责明晰的合力攻坚机制,齐心协力、共同担当。
教师补充与培养并重
9月10日,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石家园街小学新聘教师杨梦瑶,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。“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现在梦想成真了。”杨梦瑶说。
今年,全市共招聘编制内教师1530人,也是连续7年超过1500人。2010年,我市建立起“退补相当”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,利用压缩、转企改制、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等方式收回编制用于教师补充。除此之外,通过探索后备教师招聘、面向全国聘用名优教师、政府购买服务、高层次人才引进等,拓展教师来源渠道。7年来,我市共补充教师1.55万人,占教师总数的1/5。
在德州,培训是每个教师都能享受到的福利。3年来,依托国家和省“互联网+教师专业发展”工程,我市组织教师全员培训12万人次,实施“百名教育家德州行”计划,邀请200多位教育专家培训校长、骨干教师6000余人次,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园园长、农村校长和骨干教师等专题“送训”2300余人次。
补充与培养并重,不断激发着教师成长活力,德州市校长、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正在追逐前沿,名师成长俱乐部、教师职业个性成长工作室、心语滚动作文等成果,逐渐推向全省,甚至全国。“前几年,德州的教学教研成果在全省也没有声音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‘德州经验’在国内许多高端教育论坛、年会,甚至潍坊、浙江、江苏等教育高地进行介绍、推广。”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说。
优质教育资源提质扩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