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银多网了解,今年以来,威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关决策部署,投入大量人力、财力到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中,对农业基地地水、电、路及机械化全方位配套,从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农旅一体化及“三变”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打造和探索,及时跟进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。以中国马铃薯大会、全省荞麦绿色增产增效现场观摩会等会议为契机,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现场参观点。着力打造了迤那-牛棚万亩精品苹果示范带、北京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、中农发马铃薯组培中心及原种生产基地、上海雪榕食用菌生产基地、五里岗早熟马铃薯产业示范带等项目。以上涉及种植基地规模均为1000亩以上,其中迤那-牛棚精品苹果示范带核心区1.03万亩,示范带动5万余亩;中农发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2500亩、上海雪榕食用菌生产基地11.6万平方米、五里岗早熟马铃薯产业示范带5000亩;北京德青源养殖基地已形成180万只产蛋鸡和60万只后备鸡的规模。
加大三产融合发展力度,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。发挥农村资源优势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,提高全产业链收益,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,努力做强一产、做优二产、做活三产。坚持以产业为纽带,以园区为平台,建设一批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。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、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,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。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气候优势,着力在精深加工和农旅结合上做文章,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,使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我县今年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、苹果气调库、黔韵紫海旅游景区等项目均在农业产业“接二连三”上起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。
积极探索农村“三变”改革,助农脱贫致富,全力消除“空壳村”。紧扣“113攻坚战”主旋律,把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“三变”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“牛鼻子”,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,作为精准脱贫的“王牌”,聚焦股份合作这个核心,激活农村资源要素。进一步创新经营主体精准对接机制,在建成的这些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中,重点突出贫困农户参与角色,增强吸纳贫困户就业能力,使产业链利益分配倾向贫困村、贫困户,切实做到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,以产业发展消除“空壳村”。我县先迤那-牛棚万亩精品苹果基地按照“支部+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村社联建模式,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基地发展;政府整合资金投入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量化为村集体参与入股。所产生利润按照公司占股90%、农户占股8%、村集体占股2%分红。把小小的一棵苹果树种成“脱贫树、致富树、小康树”。
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,积极开展园区带农户扶贫模式,带动农民持续增收。威宁自治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,以农业产业园区为产业扶贫平台,通过劳务用工、土地流转模式,带动农户直接从事各类农业产业3000余户,走上产业脱贫之路。园区内企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,优先聘用贫困户务工,使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,农民定期到园区务工,有了稳定收入。土地流转费用为每年800元/亩,园区内共流转土地1万亩。园区还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类帮扶,确定带动对象,签订帮扶协议,采取企业带动和企业辐射的形式,实施脱贫。此外,威宁农业园区向群众推广农业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工艺、新方法,帮助农户、种养殖大户及企业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,加快脱贫步伐,不断增加农民收入。今年通过各种培训方式累计培训2000人次,其中贫困人口600人次。威宁自治县现代农业园区依托资源优势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在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、增收脱贫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。目前,威宁现代农业园区累计流转农民土地1万亩,涉及农户2300户,土地流转年增加收入120万元;园区内就业农民工6000人,年人均收入3万元,带动县内贫困户1100人,每年园区内农户比园区外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。来源: 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